沒好轉的骨關節炎

家庭醫學專科 潘舜邦醫生

與好友分享

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,不少病人初次求診,都會問:「醫生,骨關節炎多久才會好?」或是「我已買了保健品服用,為什麼仍沒好轉呢?」

首先,骨關節炎可分為慢性及急性,前者主要因退化造成,痛楚可持續數月甚至十數年,較少出現紅腫發熱。若患者過度使用已損傷的關節,或會令炎症由慢性變成急性。痛楚會在數天內加劇,並出現發紅、腫脹和灼熱。若延誤治療,關節會逐漸磨損,影響活動能力,生活質素也會變差。有些人關節痛了良久仍沒好轉,大多因他們採取了不理想的處理方式。較常見的是,他們寧願到坊間購買成藥及保健品服用,也不去求醫,以為「大包圍」地服用便可改善關節痛。結果,在長期未有對症下藥的情況下,關節炎持續惡化。建議服用任何保健品前先諮詢醫生的意見,要先知道自己罹患的問題,才能達致最佳的療效。一般來說,三、四十歲左右未有病徵,只要平日飲食均衡,身體攝取到足夠的營養,是沒有需要擔憂會有退化性關節炎。但隨著年齡漸長,關節中的潤滑劑減少,以及骨骼之間的軟骨退化,增加磨擦,可誘發出疼痛、紅腫、發熱、關節僵硬甚至變形等。

若果骨關節炎屬於急性發炎便不應該用熱敷處理患處,以免適得其反。正確的做法是「RICE」,即休息(Rest)、冰敷(Ice)、加壓(Compression)和抬高(Elevation),並服用消炎止痛藥以即時處理症狀。保健品可留待痛楚緩解後才服用,因見效需時,並非立即見效。情況較嚴重的話,醫生可能會為患者進行關節注射,幫助軟骨增生。優點是立竿見影,可即時獲得舒緩;缺點是價錢較貴及需重覆注射。需留意注射次數愈多,關節受感染的風險會愈大。部分病人到後期會選擇做手術,更換人工關節。現時手術發展已很成熟,術後患者的關節穩定度佳,康復進展一般都很理想。也有些人雖依時服藥,卻未見好轉,或因他們在關節疼痛時過度休息。良久不動,反而令關節更繃緊,造成反效果。所以要取得平衡,在適當時候多做強化肌力的運動。此外,要減輕體重,減少負重活動,自然可減低關節勞損退化的速度。

最後,當關節疼痛時,應盡快求醫,找出真正成因。愈早治療,愈能減低退化帶來的破壞及對生活的影響。

撰文: 潘舜邦醫生
家庭醫學專科

PM-VIS-22-110704

與好友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