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踏入五十歲後,開始感到關節有點不順,時而發出喀喀響,時而隱隱作痛。接受X光檢查後,才發現關節已出現輕微退化、炎症或長骨刺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問:「醫生,關節退化不是七老八十才發生嗎?」當然,年紀愈大,出現骨關節退化的機會愈高,但實際情況還是要看個人的體重、關節使用頻率、病歷、受傷史、生活及運動習慣等多項因素。
以退化性膝關節炎為例,平日來求診的病人,大多身型肥胖,缺少運動鍛鍊,肌力嚴重不足。膝蓋是負重關節,身體愈重,就愈不利。加上膝蓋周邊的肌肉乏力,欠缺柔韌度,關節活動時就會較易偏離軌跡,令軟骨磨損、發炎及退化的風險大增。
需知道人體的每塊肌肉、每個關節皆環環相扣,其中一端有問題,必然會掀起骨牌效應。如腹部的核心肌群、背肌、臀肌及大腿肌任何一方的力量不足,都會造成骨關節的穩定性下降。這時候,或令身體長期處於不平衡或姿勢不良的狀態,繼而引發關節提早退化。
退化性骨關節炎最常影響的部位是膝蓋,其次是腹股溝的髖關節(俗稱麒麟骹)、手指、頸椎及腰椎。病徵包括疼痛、活動範圍及靈活度受限,因軟骨被磨蝕,或會有一點變形。而紅、腫和熱並不是退化性關節炎明顯的病徵,只有伴隨發炎反應時才會出現。
其實我們的身體很簡單,使用時只要符合它的設計,就可耐用。怎樣才算是符合它的設計呢?舉例說,有些人扭瓶蓋或毛巾時,只用手腕及手指發力,結果在長期重覆過度使用下,弄傷了關節。手腕及手指天生的設計,可不是被人用力旋轉的。正確又省力的方法,是不再刻意地旋轉手腕及手指,而是加入上臂伸展協助發力:一手握住毛巾的上端,另一手則握著毛巾的下端,握的時候可靠近胸口。然後固定手腕,以上臂發力把毛巾往前推,就自然地把毛巾的水都擠出來了。
簡而言之,所有的退化都是積少成多。切記要好好愛護你的關節,適度補充強化關節的營養素,增強肌力,更重要是,了解每一個關節的正確使用方法。人體都有自癒能力,當新的病徵(如疼痛)持續超過一週都未有改善,就應儘快求醫,找出成因了。
撰文:彭少良醫生
家庭醫學專科
PM-VIS-22-1107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