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可取代的社區藥劑師

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 黃志基教授

與好友分享

曾經有位長期病患者使用藥物治療頗長時間,一直沒有什麼問題,病情亦控制得宜,惟後來轉藥後,出現持續腹瀉,讓他不禁懷疑是否藥物的質量有差異,甚至擔心藥品對控病無效。假若不解開他心頭的疑問,他對治療或失去信心,長遠甚至影響病情控制,因為對於需要長期用藥的非傳染性疾病患者而言,藥物的質量至關重要。

由研發藥物的藥廠所生產原廠藥物,縱使價格並不便宜,但卻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如上述的患者,轉用其他副廠生產、活性成份一樣的藥物後出現不適,原因就是副廠藥物的非活性成份,如外層糖衣、色素以致製作方法等。這些差異對大部分人來說都不會產生影響,服用後仍能得到所需的療效,惟少部分體質較敏感或吸收較差的病人,些微不同已經可以影響效用或引起副作用。

這時社區藥劑師便可以發揮無可取代的作用,只要病人告訴他們轉藥後出現的情況,藥劑師便可以警覺,然後給予意見及解決方法,尤其是不少病人每次獲發放可能多達三個月的藥量,面對藥物改變的疑問,隨時可見的藥劑師就是市民健康的「醫」靠,時刻為大家排難解憂。

在香港,社區藥劑師是接受過專業嚴格培訓,但最容易接觸到的前線專業醫護。他們既有豐富的藥物知識,亦對各種疾病有充分認識,不但專長於藥物管理,也能協助不同階層的市民處理一些小病小痛,幫助分流病人尋求適當的治療,是為整個醫療系統不可或缺的一員。

新冠疫情期間,社區藥劑師的功能逐步為公眾所認識,現在市民做快速測試證實沒有新冠或流感後,可以找藥劑師配一些退熱及止痛藥,即可做到小病自理的效果,有助減低醫療系統的壓力,亦能避免在擠擁的診所被傳染疾病的機會。

為了強化社區藥劑師的角色,我們正與業界磋商試驗按季發放健康通報予全港藥房,讓前線藥劑師可以因應季節及病患變化做好準備,藉以更好發揮社區藥劑師作為健康把關人的功能。

撰文:黃志基教授
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

PM-COR-23-080410

與好友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