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節保健產品花多眼亂

註冊藥劑師 曾芷欣

與好友分享

香港正經歷人口老化,加上市民對運動的熱情愈來愈高,由退化或勞損引起的關節痛已是常見。著重保養及預防關節痛的人愈來愈多,而相關產品亦如雨後春筍,令人不知從何入手。因此在揀選關節保健產品前,首先要知道自己罹患的問題,切勿胡亂購買,以免使用產品後不見效果,甚至令情況惡化。

隨著年齡漸長,關節中的潤滑劑日益減少,以及骨骼之間的軟骨退化,增加磨擦,可誘發出疼痛、紅腫、發熱、關節僵硬甚至變形等。保健產品或消炎藥有助紓緩以上症狀。假如本身為肥胖人士,更可倍增關節負荷,特別是膝關節。因此於使用保健產品的同時,患者可嘗試多做游泳、太極或散步等低負重及撞擊力較少的運動,以及控制飲食來減重,從而紓緩膝關節負荷。

結晶型葡萄糖胺易被人體吸收

有患者會選擇止痛藥例如撲熱息痛或消炎止痛藥膏,但只能治標不治本,無法延緩關節退化。若然患者尚未非常疼痛,仍有一定的活動能力,可嘗試服用保健產品來減慢退化,從而改善症狀。最為人熟知的關節保健產品是葡萄糖胺及軟骨素,這些都是製造軟骨的原材料;近年更有廣為人知的結晶型葡萄糖胺,其結晶配方令成分更穩定,可更易被人體吸收及滲透進關節之中,達到紓緩痛楚, 修補軟骨之功效。

此外,亦有較其他關節保健產品如 UC-II 膠原蛋白及生物活性骨膠原蛋白肽(BCP),同樣可幫助軟骨生長。近年亦有研究指薑黃及甲基硫醯基甲烷(MSM)具輕微消炎作用,魚油則可潤滑關節。很多患者選擇保健產品時,都是聽從朋友提議,或廣告宣傳,然而由於各種保健產品有不同成分、功效、份量及類型(藥丸或粉劑),部分患者更需要服用多於一種保健產品,因此於選購時宜與藥劑師討論,了解清楚候才知道哪類產品適合自己。

注意藥物相沖和按指示服用

患者也要小心藥物相沖,因為部分關節保健產品可能影響薄血丸功效。如果患者有海鮮敏感,也要慎用葡萄糖胺或軟骨素,原因是這些保健產品含甲殼類成分,藥劑師或會建議轉用骨膠原來代替。要注意的是,有患者服用關節保健產品一個星期後未見改善,甚為失望;或是樽上標籤要求成人每天服用三粒,但患者每天只吃一粒,於是抱怨沒有效用。其實普遍要服用關節保健產品兩至三個月後方見效果,而且要服用指定劑量才可。筆者眼見很多患者於服用關節保健產品一段時間後,於上落樓梯時自感膝蓋不再痠軟,所以於療程期間必須保持耐性。

至於症狀不明顯的患者,假如從X光檢查中發現軟骨已有初步磨蝕,也可服用保健產品來補救。這些患者應定時接受X光檢查,了解保健產品是否可發揮功用,以及需否接受進一步治療。除了紓緩症狀,提早服用關節保健產品,有未雨綢繆之效。

PP-PCU-HKG-0242

與好友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