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痛藥迷思 (上)

註冊藥劑師 何樂頤

與好友分享

止痛藥雖然是大眾常用的藥物之一,但很多人都不清楚其病理藥性,甚至存有不少誤解。如對用藥有任何疑慮,應徵詢醫生或註冊藥劑師的意見,以減少錯誤用藥,引致後遺症之風險。

01 止痛藥只具備止痛一種功效?

現時,坊間較常見的止痛藥如撲熱息痛 (Paracetamol) 具止痛和退熱的作用,因此常用於日常生活。但當身體經歷牙肉腫痛或扭傷等與發炎相關的情況,或需考慮除止痛外,兼可消炎、消腫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(NSAIDs = Non-Steroidal Anti-Inflammatory Drugs)。

有部分人表示服用止痛藥後感到有睡意,事實上,撲熱息痛和NSAIDs都不含助眠成份,如服藥後昏昏欲睡,或有三個可能性:一. 受痛症折磨的人通常都很疲累,當痛症緩解了,就能更快安然入睡;二. NSAIDs有放鬆繃緊肌肉的作用,或令人較易入睡。三. 服用的是醫生處方的鴉片類止痛藥如嗎啡,因此出現嗜睡的副作用。

02 食止痛藥食得多,會「食純咗」,需增加劑量才能止痛?

曾遇過客人前來購藥,說近月因牙痛服用止痛藥,最初每天日服四粒便不痛,但後期要日服八粒才見效,懷疑止痛藥食得愈多,會「食純咗」,需要加大劑量。

從藥劑師的角度來看,撲熱息痛和NSAIDs的耐藥性不高,反而最擔心的是,客人病情是否惡化了,導致相同劑量未能止痛?很多人以為自行購買成藥就可緩解痛症,如出現不明痛症,或服藥後數天也未見改善,應盡快求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

也聽過有客人說,服用的止痛藥效果欠佳,於是添加其他品牌的止痛藥一同服用。不同品牌的止痛藥名字或有不同,但成份可能一樣或屬於同一家族,這樣做藥效不但不會額外增加,更有機會引致不良反應,大大提升用藥過量的風險,因此絕不建議。

03 長期食止痛藥會有後遺症,影響身體器官功能,甚至引致骨枯?

骨枯是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的後遺症,並非由服用止痛藥引致。由於類固醇是醫生處方藥物,只要遵從醫生指示安全用藥,骨枯的風險不大。

至於長期服用止痛藥,或有機會影響身體器官功能,如長期服用高劑量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(NSAIDs),或會引致胃部不適甚至影響心臟及腎臟。如長期服用高劑量的撲熱息痛,會影響肝臟。所以,建議有長期痛症的人士,應先去求醫,而非自行購藥持續服用。

04 嗎啡類止痛藥,食得多會有依賴性?

長期服用嗎啡類止痛藥,有機會可引致藥物耐受性及成癮性。因此,需經醫生處方才可服用,坊間不能隨便買到。什麼是藥物耐受性 (Drug Tolerance) 呢?即長期服藥後,身體對其反應會減弱,需要逐步增加劑量才能達致原來的效果。如嚴格遵從醫生指示服藥,可減少藥物耐受性,一般不會造成藥物成癮的問題。醫生處方嗎啡類止痛藥後,一般會跟病人作定期評估,以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。

其實所講的「上癮」,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性依賴。部分人因長期服藥已成習慣,覺得需要繼續服藥,才安心舒服。另一方面,部分人突然停服會出現戒斷症狀 (Withdrawal Symptoms),感到身體不適,煩躁不安,甚至覺得痛症比服用前更嚴重。所以,無論服藥或停藥,都需要根據醫生或藥劑師指示,在循序漸進下進行。

05 止痛藥只能治標,不能治本?

可以說是,也可以是否,視乎情況而定。如因蛀牙而疼痛,服用止痛藥只能緩解痛楚,未能治療蛀牙。但另一方面,某些較輕微及初期的痛症,如頭痛、牙肉發炎腫痛,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,有助消炎去腫,減慢病情惡化。如服藥後數天病情仍未改善,建議盡快求醫,找出問題根源,接受適合的止痛治療。

PP-PCU-HKG-0278

與好友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