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一般都是毫無症狀的,除非量度血壓或情況嚴重到出現併發症,否則是沒法得悉這隱形殺手的存在。一般來說,正常的血壓水平為 130/80 mmHg 以下,如超出標準值,醫生會因應病人情況,考慮處方降血壓藥物。
認識治療高血壓藥物
市面上常見的降血壓藥可分四類:第一類是血管緊張素II型受體阻斷劑,如 ACEI 及 ARB,為第一線治療用藥,有助抑制血管緊張素受體,擴張血管及降低血壓,較適合糖尿、蛋白尿及心臟衰竭患者。
第二類是血管擴張藥物鈣離子阻斷劑 CCB,研究發現,它可減少中風機率。當醫生評估病人的中風機率較高,大多會處方這類藥物。
第三類是利尿劑(俗稱去水丸),它有助身體排出鹽份及電解質,從而降低血壓。有研究發現,它較適合65歲以上人士服用,但因藥物或會提升尿酸,影響血糖,不適合痛風症及糖尿患者。此外,它或會造成電解質紊亂及低血壓等副作用。
第四類是 β- 受體阻斷劑,它有助減慢心跳,減緩心臟收縮的力量,從而令血壓降低,但或會造成心跳過慢或手腳冰冷問題。
醫生會根據病人病歷與身體狀況,先處方其中一類降血壓藥,看看病人反應如何。如未如理想,會考慮加添其他類別的藥物,增強效果。
正廠藥和副廠藥有分別嗎?
血壓藥一般經由醫生處方,但也不時有市民前來藥房配藥。原因有三:一是醫院或診所缺貨;二是公立醫院給予病人的,一般是副廠藥物。市民對正廠藥物信心較大,所以前來藥房配正廠藥。
所謂正廠,即最初開發藥物並獲得專利權的藥廠,通常是規模較大的著名品牌。雖然正廠及副廠生產的藥物,配方一樣,藥效理應也一樣,但不時有市民表示,服用副廠藥物的療效不及正廠。這或許跟非主要成份有關,因製藥時需要添加其他物質,如病人對其他物質過敏,或會令藥效有所差異,所以要轉服其他品牌。
每日要量血壓監察藥效
不過,有更多人表示,無論是正廠及副廠藥物,服用後都沒大感覺,究竟藥物是否真正發揮效用?有些人覺得身體沒任何變化,便自行調減藥量,甚至停藥。停藥後,血壓極有機會上升失控,大大增加心臟衰竭及中風風險,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。
很多市民服用血壓藥後,沒有每天量血壓的習慣,只依賴覆診時,醫護人員為他們量度一次血壓。然而,部分人到醫院或診所時,出現白袍恐懼症(white coat syndrome),心情緊張,導致血壓上升。試問,單憑一次數字,豈能反映整體血壓控制的趨勢?
因此,應每日定時量度血壓,才能知道血壓是否受控,藥物是否有效。市面上的血壓計有手臂式及手腕式,前者較測量準確,後者較輕巧方便。而手臂式又有新舊之分,舊式的手袖是以附有魔術貼的壓脈帶包裹手臂來測量;新式的稱隧道式血壓計,手袖是硬身的,只要把手伸進袖套內,就會自動收緊進行測量。如發現一個月內血壓多次超標,應在覆診時通知醫生,以便調節藥量或添加其他類型藥物。
請教藥劑師正確安全用藥
如服藥後感不適,也應通知醫生或向藥劑師查詢,找出解決方法,千萬不要自行調減藥量。每日盡量定時定量服藥,如忘記用藥,只相差數小時,可立即補服。如翌日才記起,就不要補服雙倍劑量,以免藥物過量。
部分消炎止痛藥、通鼻塞藥、添加咖啡因的止痛藥及偏頭痛藥,有機會令血壓上升。如需要服用以上藥物,應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。服藥後要加倍留意血壓是否受影響。
高血壓是一種可控但不可癒的長期病,切記不可擅自減藥停藥。服用血壓藥的同時,也要多管齊下,改善不良生活習慣,才能有效降低血壓,減少併發症及死亡風險。
PP-PCU-HKG-0280